轉載自攻擊拍的識別方式
http://www.eyny.com/thread-207433-1-2.html
攻擊拍的識別方式
首先羽球球拍的標記規格如下
U表示球拍的重量,
U=100g
2U=90-95g
3U=85-89g
4U=80-84g
G表示球拍握柄的尺寸,(用布尺繞握柄一圈測量圓周長,單位英吋)(1"=2.54cm)
1G=(#5) 3 5/8"
2G=(#4) 3 4/8"
3G=(#3) 3 3/8"
4G=(#2) 3 2/8"
5G=(#1) 3 1/8"
所以
羽球拍上3u4g
代表球拍重量85-89g,握把3 1/4"(3 2/8")
攻擊拍的選擇方式
1.攻擊拍的平衡點:
加長型球拍(平頭)285mm以上
一般型球拍(蛋頭)280mm以上
2.中管較硬(回覆時間較短),擊球吃腕力較重
3.拍框結構較強,可承受高磅數
電腦病毒問世廿五年,傳布方式日新月異,愈來愈快,在網路擴張下,影響的電腦更多,寫病毒的駭客居心也愈來愈歹毒。
很多人沒有想到,全球第一個電腦病毒出自十五歲的九年級學生(相當於國三)斯克蘭塔之手。他在一九八二年利用當時功能最強的蘋果二型電腦(Apple Ⅱ),製作出「Elk Cloner」病毒,靠軟碟傳布,目的在向朋友惡作劇,在對方玩電腦遊戲時冒出一些信息。他的「傑作」與今日許多具有惡意的電腦病毒不同,但無論如何,他是今日令人頭痛的電腦安全問題「始作俑者」。
隨著網際網路日益風行,愈來愈多電腦與網路相連,病毒發威的範圍愈來愈大,病毒製作的速度也愈來愈快。今日,在網路上伺機作怪的電腦病毒,何止百萬。
第一個侵襲微軟公司電腦作業系統的病毒出現於一九八六年,這個被稱為「Brain」的病毒出自一對巴基斯坦兄弟之手。據悉,他們想用這個病毒「懲罰」散布盜版軟體之徒。此種病毒不會嚴重損害對方電腦,但會在對方電腦顯示他們二人的電腦修理店電話號碼。
網際網路盛行之後,駭客想到利用電子郵件這個傳布電腦病毒的新方法。電腦使用人不慎打開來路不明的電子郵件附件,就等於打開「毒包」,讓自己的電腦複製病毒,成為駭客的幫凶。一九九九年的Melissa病毒,二○○○年的Love Bug病毒,二○○三年的SoBig病毒,至今仍令人聞之色變。
早期的病毒會損害電腦,並造成網路塞車或當機,當然令人惱恨。但是,今日的電腦病毒更具有惡意,寫病毒的駭客也不像「前輩」那麼低調,只想暗中逞逞電腦本事。新一代的散布病毒者別有用心,唯利是圖。他們可能盜竊受害人的個資,盜取其身分,讓對方蒙受巨大財務損失及無比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