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2009.5.27(Wed) 有問題的12年國教

國人的做事風格又再度展現出來, 整套措施才出來一些些樣子, 就急著要開張.

連基層教師看了後都覺得不贊成的12年國教, 這會有甚麼做為.

美國的明星學校一定是私立, 是有錢人在讀的. 有錢人有能力花, 就去讀私立, 似乎有道理, 但沒錢人而有程度的學生想讀明星學校, 這該怎麼辦, 不如辦在學貸款. 但美國是否有此措施, 我不知.

美國的公立學校是給中下階層的家庭的小孩就讀, 因為便宜, 所以小孩都念得起, 但不知學校的資源是否豐富, 我不知.

反觀在台灣是反過來的, 公立學校就是資源豐富的明星學校. 有錢人家的小孩在成長過程時, 不擔心經濟的問題, 而父母親大部分就是身分或工作地位都已是金字塔上層的人, 因此小孩誠度會比較好, 於是我們的公立學校裡面都是這些有錢人的學生, 用便宜的註冊費, 學費在念書.

而沒錢家庭或程度不好的小孩, 反而要去念私立學校.

當然國內有少數的明星私立學校, 但這是少數, 少數的事不要拿來談.

下面是截取的三則新聞

--------------------------------------------------------------------------------------------------------------------------------------------------------

九月小一生 可享免試升高中

2009/05/27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今年暑假入學的小一新生,將來可以免試免費升高中職,不必再考兩次基測,但想讀明星高中,可能仍無法完全免試。

教育部長鄭瑞城昨天首度鬆口,從明年開始推動十二年國教,民國一○七年九成以上可免試、免費入學,只有百分之五至十想上明星高中的學生還要考基測,且基測減為一次,其他學生都用在校成績免試升高中職。

教育部統計,一○七年畢業的國中生,只有廿一萬二千多人,比今年考基測的人數少了十萬人。

教育部規畫,明後年為十二年國教宣導推動期,鼓勵自願參加的招生區、適性學區、學校主動辦理免試入學,一○一年擴大全國辦理,一○七年全面實施。

在免費部分,鄭瑞城表示,明年起逐年逐步推動,可能先由馬總統提到的高職,或低收入戶的高中職生開始辦理,逐步擴大,到一○七年公私立高中職完全免費。

部分家長團體要求一○一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教,不採計在校成績,用抽籤方式入學;但鄭瑞城認為,多數國人不能接受抽籤入學,他傾向採計在校表現;明星高中招生可採計基測成績,但也必須釋出部分名額提供學區內免試入學的學生。

今年基測採用新量尺分數,但仍維持中間偏易,鑑別度未提升;鄭瑞城說,將檢討是否明年調高難度。

--------------------------------------------------------------------------------------------------------------------------------------------------------

十二年國教》美麗的夢 但美得不夠真實

2009/05/27

【聯合報╱本報記者薛荷玉】

早在民國七十二年,教育部就開始研議延長九年國教,歷任十任部長,直到前任部長杜正勝宣布成立專案辦公室,推出規畫方案,十二年國教才粗具雛型,但因既不免試、又不免費,被譏為「假」的國教。

如今教育部長鄭瑞城在就任滿周年時,宣布十二年國教政策,但爭議最大的明星高中及學區畫分,仍懸而未決,採計在校成績方式也沒具體方向,只描繪出一○七年實施的美麗遠景,卻沒有告訴憂心的家長們,將用什麼方式達到九成以上免試入學的目標?

真的只有百分之五到十的學生想上明星高中嗎?採計在校成績真的會比考基測公平、壓力小嗎?孩子是否該轉到「低競爭」的學校,以爭取較佳校排、班排名?老師打成績的時候公平嗎?會不會有其他家長走後門?

由於明星高中還必須釋出一部分名額給社區生,是否代表部分家長又得趕著搬到建中、北一女旁邊?

且如嘉義縣、桃園縣等許多縣市的公立高中職不足,教育部如果提不出具體策略,讓不同地區學生,都有同等機會選擇優質高中、及想念的高職科系,這樣的十二年國教除了少繳些學費,又有何意義?

十二年國教是個美麗的夢想,甚至美麗得不夠真實。從教育部召開的一場場免試入學公聽會中,愈來愈多家長已感受到,他們「要不起」十二年國教,如果採計在校成績無法減輕學生壓力、且難以做到公平,那還是考基測吧!

基測的壓力點只有兩天,採計在校成績卻是長達三年無數的小考、段考,可能連體育、美勞也要拚,這是大家想要的十二年國教嗎?

--------------------------------------------------------------------------------------------------------------------------------------------------------

基層教師:12年國教 無助台灣競爭力

2007/11/16

【聯合晚報/記者姜穎/台北報導】

台灣省教育會今天公布一份12年國教問卷調查,顯示全台一萬多位受訪基層教師中,有六成認為,12年國教無法抒解學生的升學壓力;更有高達六成七的教師表示,該政策無法破除明星高中的迷思。更有超過五成的基層教師表示,12年國教無助於提升國家競爭力。

台灣省教育會日前針對全台3000多所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3萬4000多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有效樣本1萬6927份。總幹事王玲惠表示,超過八成的基層教師認為,政府尚未針對12年國教做好配套措施。至於教育部宣稱12年國教將解除升學壓力、提升國家競爭力,並且破除台灣社會明星高中的迷思,有超過半數的基層教師不表認同。

根據調查,超過五成教師認為12年國教無助提升國家競爭力。今天受邀解讀這份調查的台灣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黃光國表示,12年國教將加重技職教育的萎縮,顯示教育單位迷信教育的「量」,忽略因材施教。台灣自然資源匱乏,人力資源才是國家的出路,政府不應偏廢技職教育。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周祝瑛則認為,台灣教改政策「喜新厭舊」,當初大費周章的九年一貫政策,實施六、七年下來,尚不見檢討,就草率推動12年國教,忽略課程銜接等問題,難怪站在教育第一線的基層教師不予肯定。

周祝瑛表示,有67%的受訪教師不認為12年國教將破除明星高中的迷思,因為當國內大學追求卓越、世界百大的同時,優質高中教育是必要的。教改不應該瓦解菁英高中,而是促進價值多元,深化技職教育。

數據顯示,超過六成的教師認為12年國教無法抒解學生的課業壓力。周祝瑛認為,社會整體應思考「有些孩子根本不該念高中」,如何因材施教、讓學生適才適性地學習,才是教育的目標。這項調查也顯示,許多建中、北一女等菁英學校的學生,也擔憂12年國教將使台灣菁英高中教育消失,造成高中、高職教育的全面瓦解。

【2007/11/16 聯合晚報】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