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2010.10.21 接受外媒專訪宜用中文

這可是他們自己家的媒體寫的喔!
接受外媒專訪宜用中文
2010-10-21 中國時報 【鈕則勳/北市(副教授)】
 馬總統接受美聯社訪談又遭誤解,除了大動作開記者會澄清及要求該媒體更正之外,更重要的是,馬總統應該改變其受訪的思維,亦即接受國際媒體訪問雖是國際宣傳的好機會,但重點更在於藉此對國內民眾進行溝通,藉以溝通政策、凝聚共識或是宣示承諾;以此觀之,用中文應該是日後的主要考量,同時使用中文更有幾點好處。

 首先,國際媒體若是報導有失精準,總統府可馬上調出訪談畫面,隨即向國內民眾做說明,除了可順勢控制事態,也不致在社會上造成意見衝突或對立。其次,兩岸議題是既敏感又複雜的議題,馬總統若用非母語的英文來陳述複雜敏感的兩岸議題,難免會因遣詞用字或文法句型,而使自己意思無法周延陳述;對兩岸政策沒有充分了解的國外記者要精準無誤差的將其報導出來,或許有其困難。

 最後,媒體公關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受訪者藉由記者的麥克風,傳達你最想傳給媒介受眾的訊息來回答記者提問,並把每次的提問都看成是一個傳達訊息的機會,而不是只針對記者提出的問題做回答;在國內相當程度民眾對兩岸政策仍有疑慮的環境下,用中文受訪,精準地將訊息藉由媒體傳達給國內的民眾,或許才是考量的方向。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