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日本三級棒球給台灣的省思
| |||
‧SOUL運動誌 2012/09/12 | |||
台灣三級棒球的畸形發展,導致成棒實力與日、韓漸行漸遠,如何突破「年紀越大就輸越多」的窘境,勢必還是得從基礎紮根。而日本成熟而完整的三級棒球發展,絕對值得我們借鏡。 | |||
【撰文/楊榮健】
棒球產業升級有賴職業棒球的高度競爭;棒球人才的誕生,則與基層棒球環境有關。台灣棒球在總人口較少、運動人口更少的情況下,可以長期維持一定的實力,誠屬不易,但台灣棒球如果希望更上層樓,則不能不瞭解棒球先進國家的發展方式。在地理與歷史的淵源下,亞洲棒球強權日本是台灣棒球學習與借鏡的目標。 社區型態的棒球 日本孩童在國小低年級便有機會接觸棒球運動,軟式少棒在日本主要以社區型態來推動,「全日本軟式野球聯盟」所舉辦的「高圓宮賜盃全日本學童軟式野球大會」,每年可以吸引約1萬5,000支球隊與會,可知社區軟式少棒的盛況。 國中階段,軟式青少棒改由學校社團為主體,日本全國10,751所國中便有高達8,938個棒球社團。不過,與歷史悠久的日本高中全國大會(俗稱「甲子園大會」)截然不同地,日本文部省原本明文禁止舉辦國中層級的全國大會,直到1979年才解禁,因此軟式青少棒的全國賽--「全國中學校軟式野球大會」,至今只有34屆。 部分學生會在國小高年級或國中階段轉戰硬式棒球,日本的硬式少棒與硬式青少棒,全都是社區型態,有趣的是,台灣棒球界視為極高榮譽的「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錦標賽」,在日本是由社區聯盟Little League派遣球隊與會;由國際棒總(IBAF)所舉辦的「IBAF世界青少棒錦標賽」則是由Little League的國中部門Little Senior League派遣代表。僅以社區球隊參與國際賽而無意選派明星隊,可見日本社會對於這些國際賽的勝敗並不在意。甚至日前Little League冠軍隊東京北砂Little在威廉波特世界少棒錦標賽以再見全壘打擊敗台灣的龜山國小,隔天的日刊體育報完全沒有任何報導。 儘管國小與國中,軟式棒球隊的數量遠遠壓倒硬式棒球隊的數量,但到了青棒階段之後,情勢完全逆轉。日本已達相當水準的高中棒球仍舊維持「社團」單位推廣,全國5,060所高中超過八成的學校擁有硬式棒球社團,總計有16萬8,114名硬式棒球選手。日本高中棒球的盛況,是目前分別擁有94屆歷史的「選手權大會」(俗稱「夏季甲子園」),以及84屆的「選拔大會」(俗稱「春季甲子園」)長期經營累積下來的成果。 雖然舉辦甲子園大會的「日本高等學校野球聯盟」(簡稱「高野連」),在日本依然有批評的聲浪,但大體而言,高野連讓學生運動單純化的努力,還是讓日本高中棒球不至於出現嚴重亂象。例如,嚴格禁止職棒球團提早接觸高中球員、嚴格禁止企業對高中社團的捐款、甚至對於球具上的廠牌商標都有明顯規範。 痛苦的台灣棒球 與台灣基層球隊頻頻喊窮的窘態相較,這些日本基層棒球大量以社區球隊型態生存,不但無須仰賴政府補助,球隊教練由球員父親兼任已為常態。日本認為各種運動都是全民運動,不僅由民間主導,同時以「擴大參與、體驗樂趣」為目標,認為基層棒球應該要有趣,才能吸引更多孩童參與,而「越多人參與的運動,自然越能夠發掘有天分的選手」。 反觀台灣政府畫地自限的將「體育」區分為「競技運動」與「全民運動」,此外,重視學生運動的「戰績」而非「樂趣」,更使得學生球隊一味追求勝利,雖然獲得台灣政府大把大把的經費,但也因此就算是小學生都必須背負球隊戰績、國家榮譽的壓力,而「少數精銳」的培育方針,更將絕大多數孩童排除在外,導致運動人口不足、人才稀少。更可怕的是,台灣基層教練為了自己的飯碗著想,眼前的戰績遠比孩子的未來重要,所以「過渡使用」、「隨意挖角」、「不當體罰」,都被視為「必要的犧牲」。 在過去資源不足的年代,台灣以「軍事化管理」、「密集訓練」的那披少數精銳的小朋友痛擊日本「快樂打球」的孩童,進而提振國民士氣。但歷史已證明,這樣的發展模式導致台灣棒球沒有真正穩固的基礎(其他運動也是),容易呈現「年紀越大就輸越多」的窘境。1969年至1991年之間台灣拿下15次威廉波特少棒世界冠軍,日本則連遠東區代表權都僅只兩次,但兩國之間的棒球水準,反而呈現越大越來的差距。 正因為日本社會並不重視基層棒球隊的成績,國小與國中不論是社區球隊,或是學校球隊,因而得以自「勝負」的框架中獲得解放。也因此學校運動被視為「學生社團活動」的延伸,除了部分名門高中會因為僧多粥少而舉辦測試之外,多數的學校棒球社團根本沒有拒絕學生加入的道理。這也導致在高中階段以前,日本的棒球體系不僅不會出現淘汰球員的景象,甚至在名門的測試中落選的選手,例如野茂英雄,也很輕易地可以在另一所高中找到擔任王牌投手的機會。 有許多目前功成名就的台灣職棒球星,都會回首少年時期因為想家而逃離球隊的不堪往事。儘管結論可能是「還好有重拾棒球」,但我們必須要思考的是,台灣的棒球環境真的必須要讓小朋友這麼痛苦嗎?這種痛苦的過程,讓多少好手選擇離開棒球?痛苦打球的小朋友長大之後,真的會喜愛棒球、尊重棒球嗎?一旦有更簡單、更快速的賺錢手段,台灣的職棒球員真的有道德勇氣拒絕嗎? ※推薦閱讀: ‧台灣棒球改造計畫──台灣棒球怎麼了? |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2012.9.26 他山之石──日本三級棒球給台灣的省思
他山之石──日本三級棒球給台灣的省思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