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

2012.9.26 陳金鋒──極限值之上的奇蹟

陳金鋒──極限值之上的奇蹟

陳金鋒──極限值之上的奇蹟
奇蹟還可以發生幾次?那是只有我們在意的事情。他所做的事情就僅僅是,站上打擊區,在離內角邊緣稍微遠一些的地方,闢出一個危險的區域,讓整個本壘板上空都成為投手可能的墳場。然後,等待即將被逮中的來球……
【撰文/朱宥勳】


(SOUL運動誌/提供)




一般的打者
2012年5月19日,正是中華職棒球季開始後兩個月,一篇體育新聞引述了Lamigo桃猿隊總教練洪一中的說法:「他已經不是以前的陳金鋒,只好把他當成一般的打者。」並且連續數場比賽都將他從第四棒移動到第七棒。這一則小小的報導就像所有中華職棒的新聞一樣,並未引起台灣廣大閱聽人的注意;它僅僅只在為數不能算多的中華職棒球迷之中引起了數日的爭議。部份球迷對這則發言感到不滿,認為即使陳金鋒確實遭遇了職棒生涯前所未有的低潮,也不應將他當作「一般的打者」對待。相較於有些激動的球迷們,陳金鋒一如往常,沒有在媒體上表達任何個人觀感,彷彿並不覺得像他這樣一個已成台灣棒球傳奇的打者,於一二軍之間升降、於第四到第七棒之間滑動是一件什麼特別的事。

用客觀的數據表現來看,洪一中的發言其實並沒有什麼違背事實的地方。截至8月中為止,陳金鋒本季的打擊率只剩下0.214,扣掉傷癒歸隊後短暫的良好表現(他不久又因盜壘受傷降二軍),這個數字還得再往下探一些。這個數據確實不像「以前的陳金鋒」,但問題的癥結點正在於此:沒有一個台灣的球迷能忘記「以前的陳金鋒」是什麼樣子。

奇蹟可以出現幾次?
「棒球」作為一種有廣大球迷的、已經被職業化的運動競技,如同所有職業運動,它本質上是一種展示人體能力之極限值的,夢想般的活動。每一個球迷在一整天漫長的工作與瑣碎的生活煎熬之後,把自己投入傍晚的沙發或球場,打開電視和被禁錮在日常儀節裡面的喉嚨時,等待的就是這一刻──看著那些經歷過最高度打磨鍛鍊的肉體在你的眼前展現出你一輩子都不可能企及的速度、敏捷和力量。而棒球的「國際賽」則更超乎以上的那些,另外滲入了民族情感以及「稱霸世界」的漫畫式夢想。

而有一些球員,則比其他球員讓人覺得更接近夢想,在一群已經經過高度磨練的菁英當中,他仍能如入無人之境。陳金鋒就是像這樣的打者。當他站上打擊區時,整個本壘板上方都會變成投手可能的墳場。與一般的台灣打者比起來,他習慣站在距離本壘板較遠的位置,在他的身體到內角邊緣之間闢出一區極端危險的空間;這一個大部分台灣打者都容易揮棒不及、被擠壓出手的「內角高球」位置,竟然成了陳金鋒以全壘打轟殺日、韓、中各國強投的「熱區」。在2006年的亞洲職棒大賽中,代表中華職棒參賽的Lanew熊隊第四棒陳金鋒,在第5局滿壘的局面下,中國隊投手先投出了一記內角偏高的速球使得他揮棒落空。不知是因為情蒐不確實還是出於失控,中國隊投手並沒有好好珍惜這一次難得的揮棒落空,他仍以一樣的球路再次挑戰陳金鋒。陳金鋒揮棒,球噴射出去,是一支速度快到連攝影機都追蹤不到的滿貫全壘打。

平心而論,在國際賽球場上的中華隊並不算一支太了不起的隊伍。我們總是在和南韓隊爭排頭,最近幾年還慢慢被甩到後面去。我們從來沒有贏過以職業球員為主體的日本隊。面對中南美洲球隊時也打得十分掙扎,更不要說是從來沒有顯露出真正實力的美國隊了。而正是在這樣的逆境當中,陳金鋒所帶給我們的奇蹟簡直可以用「奢侈」二字來形容。1998年曼谷亞運,還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業餘外野手陳金鋒就對效力於大聯盟球隊的南韓投手朴贊浩擊出了全壘打。這麼驚人的表現還只是開始而已。2001年世界盃,那一年比賽正好在台灣進行,已經進入小聯盟體系的陳金鋒應中華隊徵召回國參賽。在對上日本隊的季軍戰裡出現了兩名英雄,一個是完封日本隊的投手張誌家,另一個就是擊出雙響砲的陳金鋒。他的第一支全壘打掃過了左外野大牆,讓日本隊的左外野手貼在牆邊卻什麼也挽救不了。幾局之後,日本隊投手再次挑戰了陳金鋒的內角,換來的就是彷彿理所當然的第二支全壘打。

事情還沒有結束。2004年雅典奧運,號稱史上最陣容夢幻的中華隊出征希臘,不料臨場表現荒腔走板。而面對以日本職棒球員為主體,精銳盡出的日本隊,恐怕沒有什麼球迷能對戰局樂觀得起來。但在0比0的僵局之下,日本的主力投手上原浩志一顆中間偏外角的變化球──是的,這次不是內角球了,但結果沒有不同──被陳金鋒非常有技巧地帶出了中左外野大牆外。中華隊始終沒有擊敗日本的職棒精英過,這是陳金鋒第一次帶給我們夢想的時刻。以我們的實力,有過一瞬間這樣的夢想時刻已足以記掛一輩子了。但棒球之神與陳金鋒待我們不薄。2006年,陳金鋒回到台灣加入中華職棒,帶領所屬的Lanew熊隊經歷了神奇的一年後,他的長打火力並沒有如部份球迷所臆測的那樣隨著離開美國而衰退。這一年的年底,他先是在亞洲職棒大賽對中國隊擊出雙響砲,又迅速應徵召前往杜哈亞運,在面對日本的冠軍賽中擊出了關鍵的二壘安打,跑回逆轉致勝的一分。

2007年在台灣舉辦的亞錦賽,我們再次遭遇了精銳盡出的日本隊。這一次日本隊以聲勢如日中天的達比修有掛帥先發,比賽的前半段幾乎就是2004年雅典奧運的翻版:在雙方投手的壓制之下,比賽呈現低比分的僵局,兩隊都未能取得決定性的進展。就在6局下半、一人在壘的情況下,達比修有以他148公里的二縫線速球攻擊陳金鋒的外角。陳金鋒站姿微微閉鎖,一記台灣打者少見的、兼具速度與技巧的揮棒將球推送出右外野的大牆,一支兩分全壘打。

這是他再一次送給我們的夢想時刻。這場比賽過後的數個月,一個日本的電視節目訪問了日本隊的主力內野手川崎宗則。現在效力於美國大聯盟西雅圖水手隊的川崎宗則回想起這一瞬間,他說:「我真的覺得我們可能會輸。」
去計算陳金鋒到底帶給我們幾次奇蹟是很困難的。還是從數據上來看吧:從1997年到2007年之間,穿著中華隊戰袍的陳金鋒就擊出了24支全壘打。球迷總說陳金鋒「有求必應」,這不是印象分數而已──他真的是國家隊的紀錄保持人。

一般的打者……嗎?
這樣的陳金鋒還能說是一個「一般的打者」嗎?

那就要看你從什麼角度去看了。雖然在美國職棒的小聯盟體系當中,他一直備受期待,但事實上他還沒來得及展現出大聯盟等級的打擊能力就被下放了。即使是在小聯盟3A當中,他也不是獨一無二的。在2002年到2005年四個3A球季期間當中,陳金鋒雖然都繳出了OPS(攻擊指數)0.849到0.943的優秀成績,但以這個數據在他所效力的太平洋岸聯盟(PCL)的單項排名來說,他的名次都在第18名到第59名之間擺盪。這是一個著名的打者聯盟,打擊好手輩出,他也是其中佼佼者之一,但並不像他在中華隊陣中那麼獨一無二。他始終是一名具有力量的長打者,但他的選球能力並不算太好,過高的K/BB(三振/保送比)是他面對高階投手的隱憂。是的,如果我們用一個嚴苛的世界頂尖棒球水平來看,也許可以稱他為「一般的打者」。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是一群生於台灣的、一起經歷過這些年的棒球迷的話,我們確實可能這樣覺得。

對我們來說,陳金鋒的特別之處不只在球技的強悍與否,也在於他領著我們度過十多年來台灣棒球的所有特殊時刻。他是開啟台灣球員旅美風潮的第一人,他登上大聯盟的時候,王建民、郭泓志、陳偉殷這些現在的明星想必都受過激勵與啟發。他從業餘時代開始參與中華隊,並且遭遇了開放職業球員參加國際賽的時代,這一開放就讓台灣棒球面對了嚴酷的考驗,而他又是在這局面裡面力挽狂瀾的人。陳金鋒在國際賽中的表現與其他球員的對比,正讓我們理解到美式棒球的魅力與實力;自他以後,旅美的小聯盟球員便時常成為中華隊主力,包括陳鏞基、胡金龍、林哲瑄、羅國輝、蔣智賢、陳俊秀等。在中華職棒因為簽賭案而陷入低迷的時候,2001年世界盃中華隊的好表現重新拉抬了台灣的職棒聲勢,對日本轟出雙響砲的陳金鋒自然功不可沒。此後數年,「以國際賽挽救國內票房」成為中華職棒的基本思路。2006年陳金鋒回台加入中華職棒,亦是台灣第一人,成功讓Lanew熊隊的票房與戰績逆勢成長,也為2009年的曹錦輝旋風埋下伏筆。

換言之,在陳金鋒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台灣近15年棒球史的縮影。就此而言,他一點都不「一般」。但是,陳金鋒卻沒能免於困擾著一般台灣球員的傷病問題──或者該說,這也是台灣棒球史的投影。2005年底就因傷錯失了加盟日本職棒樂天金鶯隊的機會,進入台灣過度使用、缺乏健全替補與休養機制的職棒環境當中,「與傷共存」的情形更讓陳金鋒從未打滿任何一個球季,一路打打停停。2006到2008年間,陳金鋒的出賽數從91場逐年下降到66場。於是,在2008年的「八搶三」奧運資格賽當中,陳金鋒終於因為傷勢罕見地在國家隊缺陣了。但缺陣並沒有缺席,此次國際賽裡表現亮眼的新秀羅國輝喊出了「要帶陳金鋒去北京」,顯然過去十年來他的表現已經在整個棒球圈中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印象了。這次賽會中華隊成功的搶進了北京奧運,但對陳金鋒和他的球迷來說卻因而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傷痛印象。其中對美國隊一役,帶著腰傷的陳金鋒從二壘奔回本壘卻被觸殺,已明顯看出傷勢的影響。最後一個打席揮空三振之後,陳金鋒更是痛到跪倒在地。長年以來,只要站在打擊區就能帶給中華隊希望的他,頹然跪下了。

※推薦閱讀:
專注當下──陳金鋒採訪側記

看更多精彩文章

【完整內容請見《SOUL運動誌》2012年9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