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辦吧
簽MOU三風險 中國吃台灣不吐骨頭
兩岸金融業開放三危機襲台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簽署MOU是為了台灣金融業進軍中國,但學者專家提醒,未來兩岸金融業開放後,將面臨三大風險危機,第一、我國銀行資金大舉西進而嚴重失血;第二、台資銀行若在中國經營出現問題,風險將傳回台灣釀成金融風暴;第三、中國銀行大舉進入台灣,將掌控我國金融市場與經濟主權。
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說,本來國與國簽MOU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馬政府在過去這段時間,「卻是把簽MOU當做炒股票的工具」,令人憤怒。
陳博志質問,政府和媒體宣稱,簽署MOU後,中國QDII(合格境內投資機構)可大舉投資台股,但中國QDII對外投資有上限門檻,未來最多也只有三百億元新台幣。
陳博志強調,中國QDII可以投資金額,還不到外資的一%,簽署MOU卻可以被說成是台股一大利多,居心究竟何在?「這不是謊言,是什麼?」
簽署MOU後,接下來就是「市場准入」,也就是兩岸金融正式相互開放,這對台灣來說,可能帶來什麼樣的風險與危機?
台資西進 金融市場大失血
首先是資金流失問題,前國策顧問黃天麟指出,和過去台商西進一樣,當台資銀行去中國設分行後,當然就會產生資金外流效應,「不僅無助於台灣金融業在地發展,對我國經濟更是一大衝擊」。
根據前金管會主委施俊吉的研究,如果國內有十四家銀行登陸中國、每家設五個分行,須匯往中國一百四十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七百億元新台幣的營運資金,勢必使國內金融市場資金大失血。
經營受挫 風險將延燒回台
其次是台資銀行在中國經營風險,將延燒回台灣。陳博志表示,馬政府對台資銀行登陸不設防、沒有防禦機制,連「分行」也可在中國設點,萬一中國發生擠兌風波,問題將直接衝擊到台灣的母行。
台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也指出,馬政府無視於中國金融產業是具有高度風險的市場,不斷宣揚登陸中國市場有多大商機;但問題是,中國銀行的逾放比如此嚴重,台資銀行要獲利並不簡單。尤其,中國本地銀行出現呆帳,中國政府還會願意進場協助,但換成台資銀行,中國會幫我們賠嗎?
中銀登台 我喪失經濟主權
第三項衝擊是,台灣金融業想登陸,中國更摩拳擦掌、準備大軍壓境台灣;陳博志說,兩岸金融業的規模相差非常懸殊,光是中國的中國銀行總資產,都比台灣所有銀行加起來大、分行更遍佈中國各地;可以預見,中國銀行登台後,會把我國金融機構原有的業務搶光光。
黃天麟則提醒,中國並非自由經濟市場,其主要銀行也都是政府掌控;未來若開放中國銀行登台,不僅威脅到我國金融業發展,中國銀行還可透過參股併購我國銀行、逐步掌握與操控金融市場,使得台灣經濟主權喪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